<noframes id="z1797"><address id="z1797"><menuitem id="z1797"></menuitem></address>

    <address id="z1797"><nobr id="z1797"><th id="z1797"></th></nobr></address>
    <address id="z1797"></address>
    <noframes id="z1797">

      <address id="z1797"><address id="z1797"><menuitem id="z1797"></menuitem></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z1797"></address>

      <address id="z1797"><address id="z1797"></address></address>

      你的位置: 24直播網 綜合直播 F1 帕爾默:我們已習慣車隊換半雨胎很果斷,而換干胎卻猶豫

      帕爾默:我們已習慣車隊換半雨胎很果斷,而換干胎卻猶豫

      來源:24直播網10-13 11:11

        24直播網訊在剛結束的日本大獎賽,很奇怪的是我們在一場延遲的濕地比賽中幾乎沒有看到全雨胎被使用。在新加坡,比賽延遲了一個小時后,車手們出來都換上了半雨胎。多年來,車手們在比賽開始時進站使用半雨胎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帕爾默:我們已習慣車隊換半雨胎很果斷,而換干胎卻猶豫

        在周日的比賽開始后,許多車手爭論說比賽應該被延遲,但是就是應該做的嗎?

        在濕地比賽中有兩個限制條件。第一,你會遇到抓地力和打滑問題;第二,你會遇到能見度問題。這兩個問題在這項運動中已經持續很多年了。

        回溯1976年的日本大獎賽,即那場詹姆士·亨特和尼基·勞達的冠軍決戰,在比賽早期進入第一個彎角時,水霧是非常大的。情況非常糟糕,以至于勞達將車開進維修區后就放棄了比賽,也放棄了冠軍。

      帕爾默:我們已習慣車隊換半雨胎很果斷,而換干胎卻猶豫

        2016年巴西大獎賽中,能見度差得嚇人,打滑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萊科寧在發車直道上失控,非常幸運的是它沒有被后面的奧康撞到。

        如果同時遇到打滑和能見度問題時,再加上容錯率特別少,那天的比賽會非常危險。

        在周日,賽道抓地力并不象以前比賽那樣那么糟糕,這一點可以從每個車手都用半雨胎起跑看出。除了塞恩斯的事故,針對這起事故,這看起來不像是單純打滑造成的,而像是油門和轉向輸入還有在濕地比賽共同造成的。車手們抱怨的更多是能見度問題。

        從車載中可以看到,在這種條件下駕駛賽車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后排車手,水霧非常嚴重,就像是蒙著眼開車一樣。車手們在那一刻會非常不安,因為你必須要大量依靠猜測和直覺,你的感官屬于超負荷狀態來建立方向感。

      帕爾默:我們已習慣車隊換半雨胎很果斷,而換干胎卻猶豫

        據統計,全雨胎在時速300公里的情況下可以排出大量的積水——每秒85升。問題是這些水會成為其他人的水幕。更大更寬的輪胎也沒有幫助,因為賽車有更多表面積揚起水霧。因此雖然大家在重開后迅速換半雨胎會不可能避免得被評頭論足,但是現代F1賽車的條件幾乎不適合用全雨胎。

        只有在積水太多,無法使用半雨胎時才會用全雨胎。但是這時候水霧太大,又會被認為太危險,即使全雨胎在技術上可以處理這種賽道條件。

        對于倍耐力和F1來說,這一只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即如何在不出現較長的延遲的情況下應對濕地條件。

        也許可以規定車隊在比賽某些時段必須使用全雨胎,就像DRS只有在賽事控制中心認為安全時才可以開啟一樣。也許可以將輪胎選擇權從車隊手中拿走,然后確保一個安全的起步。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感覺倍耐力不妨將中性胎的溝槽略微加大,就稱其為全雨胎,然后制造一種介于目前中性胎和干胎之間的中性胎。總而言之,我們已經習慣看車隊很快把全雨胎換成半雨胎,然后從半雨胎換干胎的時候猶猶豫豫。

      頂部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