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年7月30日,第8屆世界杯決賽在英格蘭的溫布利大球場進行,對陣雙方是東道主英格蘭隊和1954年冠軍聯邦德國隊。本場比賽中,赫斯特上演了帽子戲法,成為了英格蘭獲勝的最大功臣,但他在加時賽的抽射是否越過門將一事,至今仍是世界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英格蘭人就此和德國人在門線懸案上埋下了伏筆。主場奪冠的英格蘭隊,也收獲了他們第一座,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座世界杯冠軍。在聯邦德國的首發陣中,有一位年僅20歲的小將,他在四年后將會率隊完成對英格蘭人的復仇,他的名字叫做:弗朗茨-貝肯鮑爾。
比賽看點

世界杯經典謎團:赫斯特的進球到底越過了門線嗎?
在本場比賽中,英格蘭隊前鋒赫斯特大演帽子戲法,堪稱英格蘭隊獲勝的第一功臣。然而他在加時賽中的一記重炮轟門,皮球擊中橫梁內沿反彈到門線后彈出球門,現場執法的阿塞拜疆邊裁托菲奇-巴赫拉莫夫示意進球有效,英格蘭正是憑借這個極具爭議的進球,3-2領先西德。三獅軍團隨后乘勝追擊,再入一球,最終以4-2奪下世界杯冠軍。隨后的這么多年里,無論視頻從哪個方位回放,都無法清晰地辨別出皮球是否整體越過門線,赫斯特的這個球,到底有沒有進,也成為了千古懸案。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英格蘭人和德國人因為門線懸案產生的唯一一次關聯,在44年后的南非,蘭帕德的進球已經完全越過了門線,卻被主裁判誤判進球無效,也正是這個事件后讓國際足聯最終決定應用門線技術,只不過這一次,英格蘭人成為了受害者。

經典陣型442雛形顯現
在賽事前期,英格蘭隊主打的是433陣型,到了后半段英格蘭采用了類似442和433陣型之間的某種過渡形態。后人在總結這屆比賽時,也談到了442陣型的起源和發明者,正是來自于時任英格蘭隊主帥拉姆齊。
小鮮肉貝肯鮑爾決賽亮相,四年后將率隊復仇
本場比賽當中,聯邦德國隊主帥舍恩繼續派遣貝肯鮑爾首發,后者當時年僅20歲。盡管最終聯邦德國隊輸掉了比賽,遺憾的屈居亞軍。但查爾頓們未曾預料的是,當時年紀輕輕的貝肯鮑爾,在四年后將率領西德隊完成對英格蘭人的復仇。
雙方首發陣容
英格蘭:班克斯/科恩、杰克-查爾頓、博比-摩爾、威爾遜/斯泰爾斯、鮑爾、彼得斯、博比-查爾頓/亨特、赫斯特 主教練:拉姆齊
聯邦德國:蒂爾科夫斯基/施內林格、韋伯、舒爾茨、赫特格斯/奧弗拉特、貝肯鮑爾/埃默里希、黑爾德、席勒、哈勒 主教練:舍恩

圖為參加本屆大賽的英格蘭隊主力陣容。
上排從左到右依次為:教練哈羅德、斯泰爾斯、亨特、守門員班克斯(黃衣)、杰克-查爾頓、科恩、威爾遜、主教練拉姆塞;
下排從左到右依次為:皮特斯、赫斯特、博比-摩爾、波爾、博比-查爾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