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加拿大站-蒙特利爾賽道 | Montreal
來源:24直播網11-17 14:50 賽道簡介:
加拿大大獎賽在1978年移到蒙特利爾舉行,因為原來的跑道太舊也太危險。蒙特利爾的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并不經常舉辦比賽,它是由街道和跑道組合而成,長度4.421公里。
賽道啟用后的首位冠軍是加拿大當地的賽車好手吉爾斯-維倫紐夫(Gilles Villeneuve),他就是亞克-維倫紐夫(Jacques Villeneuve)的父親,吉爾斯-維倫紐夫在1982年在比利時的練習賽中意外身亡,為紀念吉爾斯-維倫紐夫,因此賽道改名為吉爾斯-維倫紐夫。由于這個賽道一年只用一次,所以賽道路面很臟,賽車必須等到練習賽之后路面的抓地力才會慢慢增加。邁克爾-舒馬赫在這條賽道六次稱雄,可以這是他的“福地”,在過去的7次比賽中,邁克爾-舒馬赫在這里五次奪冠,他的弟弟拉爾夫-舒馬赫也在2001年獲得分站冠軍。
賽道特性:
蒙特利爾的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多處可以超車,對于引擎及剎車的要求也很高,因為有幾處必須急減速的地方,而在Pit入口前的大直線對于引擎更是一大考驗。
賽道第一個彎道離起跑點不遠,因此常常在起跑后出現狀況。這個發夾彎入彎前的直線速度高達290km/h,必須減速到2檔95km/h通過減速彎道,再降到65km/h通過發夾彎。在3號彎之前可加速到240km/h,然后減到120 km/h過彎,加速到150km/h通過4號彎,再加速到240km/h通過5號彎道。
接下來的彎角Pont de la Concorde先是一個很急的左彎,入彎前必須由255km/h降到85km/h,彎角的第二部分路面較寬,可加速到140km/h過彎。8號及9號彎道都是速度95km/h的低速彎,之前的直線可以加速到290km/h。出彎后的直線又可加速到290km/h,然后必須從6檔急減速到1檔,以55km/h通過發夾彎。
退出發夾彎之后的直線Virage du Casino是這個跑道最快的路段,速度可達310km/h,也是最重要的超車路段,所以出彎后的加速將是超越的關鍵。在最后一減速S彎道之前必須由310km/h急減速到以2檔85km/h入彎,再以3檔105km/h出彎。
歷史紀錄
項目 | 記錄 | 創造者 | 創造時間 |
最快圈速 | 1'13"622R | 巴里切羅(法拉利) | 2004 |
桿位紀錄 | 1'12"275R | 舒馬赫(威廉姆斯) | 2004 |
2004桿位 | 1'12"275R | 舒馬赫(威廉姆斯) | 2004 |
歷史冠軍
年份 | 車手 | 車隊 |
2015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梅賽德斯 |
2014 | 丹尼爾-里卡多 | 紅牛 |
2013 |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 紅牛 |
2012 | 路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輪 |
2011 | 簡森-巴頓 | 邁凱輪 |
2010 | 路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輪 |
2008 | 羅伯特-庫比卡 | 寶馬-索伯 |
2007 | 路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輪 |
2006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 |
2005 | 吉米-雷克南 | 法拉利 |
2004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2003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2002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2001 | 拉爾夫-舒馬赫 | 威廉姆斯 |
2000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1999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輪 |
1998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1997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 |
1996 | 達蒙-希爾 | 威廉姆斯 |
1995 | 讓-阿萊西 | 法拉利 |
1994 | 邁克爾-舒馬赫 | 貝納通 |
1993 | 阿蘭-普羅斯特 | 威廉姆斯 |
1992 | 格哈德-伯格 | 邁凱輪 |
1991 | 尼爾森-皮奎特 | 貝納通 |
1990 | 埃爾頓-塞納 | 邁凱輪 |
1989 | 布森 | 威廉姆斯 |
1988 | 埃爾頓-塞納 | 邁凱輪 |